近兩年來,支付寶可謂是“風波不斷”。
從去年年末的“花唄上征信記錄”、“主動下架互聯(lián)網存款產品”,到今年年初的“花唄調整年輕用戶額度”、“花唄借唄推出上限額度管理新功能”,基本上每次支付寶的功能調整都會被沖上社交平臺的熱搜。作為當下的國民支付軟件,支付寶在現(xiàn)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中確實擁有很大的關注度。
近日,有網友發(fā)現(xiàn),支付寶的“借唄”已經更新為“信用貸”。根據網友提供的截圖顯示,目前“信用貸”頁面會明確提示用戶該產品由銀行提供服務,并為用戶提供包括日利率、初始年利率、總利息金額等一系列借款詳情。除此以外,借款、查賬、還款均保持不變。
此消息一經爆出,立刻引發(fā)了社交平臺上面的激烈討論,目前相關話題已達百萬閱讀量。問題來了,目前“螞蟻借唄”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狀況?為什么支付寶要針對“螞蟻借唄”功能作出這樣的改動?對于普通的消費者來說,“借唄”更名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消失的“借唄”
近些年來,因為各種超前消費理念的興起,大學生早早背上巨額校園貸,上班族變成“月光族”,最后引發(fā)各種人間悲劇的新聞其實并不少見,社會公眾對于各種“信用消費服務”的擔憂一直存在著。為此,近兩年來,支付寶已經針對“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這兩項信用消費服務進行了多番調整。
首先是去年年末發(fā)生的“花唄調整年輕用戶額度”一事,當時支付寶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將很多正在上大學的年輕網友以及剛剛出社會的職場新人的花唄額度全面下調。該做法一度引發(fā)大量網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曬出截圖,有的人表示:“沒了花唄,這個月到底怎么過”,有的人更是在驚呼:“我的額度哪兒去了?”
當時支付寶方面回應表示:“目前內部正在調整部分年輕用戶的額度,希望倡導更理性的消費習慣。年輕用戶剛步入社會,需要金融工具來周轉日常開銷,但花唄也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消費及還款能力,謹慎授信額度?!?/p>
到了今年三月,支付寶還給“花唄”、“借唄”上線了額度管理新功能。用戶不僅可以在“花唄”、“借唄”頁面設置自己的消費額度,還可設置消費提醒,增加消費鬧鐘功能,設置提醒金額,消費超額后將以通知的方式提醒用戶,同時增加調整付款順序、訂閱消費周報等功能?,F(xiàn)在,支付寶更是直接把“借唄”更新為“信用貸”,和原本的信用消費功能加以區(qū)分。
不過,根據小雷的實際測試,目前“借唄更新”這件事情應該還處于灰度測試階段。目前用戶打開支付寶后有兩種情況,一是“借唄”更新為“信用貸”,二是頁面繼續(xù)顯示“借唄”字樣。
如圖所示,小雷的支付寶依然顯示著初始的“借唄”字樣,點擊“借款”按鈕,也只會讓用戶輸入對應的借款數額,不會顯示出具體的借貸金融機構名稱。換句話說,用戶會認為自己是在向“支付寶”方面借錢。
作為對比,在“借唄”更新為“信用貸”后,“信用貸”頁面會在顯著位置展示“由XX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信息。這樣用戶進行借貸的時候,就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在向誰申請貸款,而支付寶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成為了渠道提供商,而不直接參與借貸過程,非常直截明了。
明確“借貸”定位
不得不說,這一次支付寶的變動,讓外界很不理解。因為“螞蟻借唄”、“螞蟻花唄”對于支付寶用戶而言已經非常熟悉了,為什么要突然改名字呢?更奇怪的是,為什么現(xiàn)在會同時存在“借唄”和“信用貸(原借唄)”兩個界面呢?
按照官方的說法,這是“借唄”在啟動品牌隔離工作。未來,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務會繼續(xù)顯示“借唄”品牌,而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顯著標識出金融機構信息,與借唄品牌相區(qū)隔。
有的讀者可能覺得,這不就是分割概念嗎,有什么實際意義呢?事實上,這一點改變非常重要。以往的“螞蟻借唄”可以說是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和螞蟻集團聯(lián)合運營的小微信貸服務,你從“借唄”借來的錢既有可能是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也有可能是其他中小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但原先統(tǒng)一標掛了“借唄”品牌。
對于很多用戶來講,他們之所以會選擇“螞蟻借唄”,就是因為比起紛繁復雜、不知出自哪家的“套路貸”,看似有著阿里背書的“螞蟻借唄”,不僅背景更加靠譜,而且名字上面沒有“貸款”這類敏感字樣,能夠更加令用戶放心。然而事實上,“借唄”依然屬于小額貸款范疇,在征信上的分類與其他小額貸款公司等同,使用過多可能會讓個人征信受到影響。
在“借唄”更名為“信用貸”后,其本身的“小額貸款”顯得更加突出,也更加容易被用戶所警覺。個人認為,在目前年輕人普遍自制力不夠的背景下,這樣的更新算是比較合理的。去年廣州互聯(lián)網法院曾公布一組數據:有60%的互聯(lián)網借貸案件涉案數額小于一萬元,借貸群體也以年輕人居多,甚至還有趁著“基金熱”,大學生用小貸借錢投資的案例,小微貸款對年輕人的負面影響不可估量。
最重要的是,“借唄”方面之所以會啟動隔離工作,其實是因為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門對螞蟻集團提出的重點業(yè)務領域的整改要求。當時,央行、銀保監(jiān)會等金融管理部門聯(lián)合約談螞蟻集團并公布整改方案,其中第一項內容就是斷開支付寶與“花唄”“借唄”等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鏈接。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消費信貸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目前“花唄”、“借唄”服務用戶已經接近5億,但是其中很多用戶并不清楚自己的信貸服務提供者是誰,這也引發(fā)了不少相關聯(lián)的負面事件。品牌隔離舉措,確實能讓借唄品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形成隔離,方便用戶更充分地了解信貸服務提供方的信息,避免產生品牌混同。
總結一下,支付寶改名其實就是為了讓用戶更清晰地了解借唄功能,同時也更符合金融監(jiān)管機構的要求。
“借唄”背后的金融風險
對很多讀者而言,此刻他們心中最大的疑問一定是:“借唄”還能用嗎?
答案是:當然能用。在“借唄”和“信用貸”剝離之后,現(xiàn)在支付寶的“借唄”已經變成了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而“信用貸”是與螞蟻合作的金融機構獨立為用戶提供的消費信貸服務。前者的額度、利率、征信由螞蟻消費金融審批上傳,后者的服務則由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審批上報,用戶的征信記錄不會因為本次調整受到影響。
不過,小雷并不建議大家頻繁使用“花唄”、“借唄”和“白條”這類互聯(lián)網貸款。盡管這類產品審核簡單、放款迅速,但是它們終究屬于小額貸款范疇,在征信上的分類與其他小額貸款公司等同,使用過多可能會讓個人征信受到影響。如果個人征信報告不好看的話,未來貸款買車、買房其實都會受到影響,畢竟銀行在貸款時依舊鐘愛那些傳統(tǒng)的信用卡用戶。
“能用上分期付款的,我絕不用手上的錢?!边@正是90后借貸消費大軍的心里話。不得不說,信用消費工具確實有其存在意義,它成功實現(xiàn)了“先消費、后付款”的購物體驗,為超前消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能夠滿足了我們在特定階段的消費欲望,也能夠解決我們在沒有收入時的生活需求。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先消費、后付款”的模式養(yǎng)成了如今年輕人的價值觀。在沒有持續(xù)性收入的情況下,用戶的消費欲望卻在逐年增長,最終會釀成什么樣的苦果不言自明。
根據尼爾森發(fā)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當代中國年輕人的平均負債率達到41.75%,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零負債。而在豆瓣、貼吧等社區(qū),我們也能看到諸如“戒賭吧”、“負債者聯(lián)盟”、“努力還債聯(lián)盟”等群組,其中的不少成員都是沉迷消費的年輕人,因為沒有門檻的互聯(lián)網借貸而誤入歧途,用多個網貸“拆東墻補西墻”,最終走向負債。
對于那些真的需要用錢的大學生來說,未來的路又將何去何從?根據今年三月國家出爐的相關規(guī)定,各大高校需要滿足大學生合理的信貸要求,未來大學生還是可以到正規(guī)的銀行金融機構去申請風險小、利息低的助學、培訓、創(chuàng)業(yè)等金融產品。至于這些互聯(lián)網消費貸款,年輕人最好還是戒了吧。